“国内数藏市场的泡沫破了。”作为文化和泛娱乐产业发展的新可能,在行业发展最初,数字藏品寄托了行业很多期待。2021更是数字藏品全面爆发的一年,各大互联网巨头下场,让不少玩家了解到“一夜暴富”似乎不再是个美 ...
“国内数藏市场的泡沫破了。” 作为文化和泛娱乐产业发展的新可能,在行业发展最初,数字藏品寄托了行业很多期待。2021更是数字藏品全面爆发的一年,各大互联网巨头下场,让不少玩家了解到“一夜暴富”似乎不再是个美梦。 6月,伴随着蚂蚁旗下的鲸探推出与敦煌美术研究所联合发布的数字藏品,随后引爆市场,NFT在中国的腾飞之路由此开始,字节、腾讯、小红书……各个大厂都抢着跳入NFT市场。 2022年以来,随着NFT热度的持续攀升,国内涌现出大批数字藏品平台。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的数字藏品平台数量已经超过800家,而今年初仅不到100家。其中,阿里、腾讯、百度等大型互联网企业无疑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引领者和风向标。 与诸多新兴行业一般,数字藏品的发展自始至终伴随着市场的关注和疑虑,各部门和数藏行业本身,都在对数字藏品存在的金融风险进行防范,数字藏品的发展也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涨跌。 据悉,腾讯的幻核上线后,数字藏品发售并不顺利,特别是2022年6月以来,该平台发售的数字藏品出现滞销的情况,这成为国内数字藏品市场当下遇冷的缩影。 首先体现在数字藏品的销量和价格上。2022年7月,一向秒空的幻核发布的藏品历经2天都没卖完,最后直接停售。其次监管也在趋严,就数字藏品行业本身而言,自兴起以来频频传出欺诈跑路、投机炒作等负面新闻,让大众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新生业态。 继3月封闭一批数藏平台后,6月20日《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新增条款,提供数藏二级交易的账号被限期整改甚至封号。此外4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还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推出6条行为规范,直指炒作乱象。 同时,进入7月份后,腾讯新闻暂停了其数字藏品的数字售卖服务。此次腾讯裁撤“幻核”业务,更是被视为NFT市场“退潮”的信号。不过截至目前,腾讯官方并未对“幻核”裁退传闻进行任何正式回应。但业内人士普遍分析称,腾讯关闭“幻核”基本属实。 但幻核毕竟是国内数字藏品头部平台,其进退对行业发展势必造成影响。幻核无论是寻求转型还是待监管清晰后重启,都将再次影响到整个市场的积极性。在监管去金融化的要求下,重归NFT本质,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进行资产数字化、数字IP确权流通方面的无币化探索,或许才是当前市场唯一的出路。 在业内人士看来,即便之后幻核裁退落地,也不代表国内数字藏品市场走向没落。在监管红线已经明确的前提下,官方也会鼓励NFT在国内健康合规发展。 而当炒作热潮消退,玩家的观望态度也在倒逼平台不断升级和革新。 着眼当下及未来,近期以及中长期监管政策环境和趋势应该没有发生重大逆转,未来NFT行业与实体经济结合将进一步加强,同时NFT走向合规已经成为行业发展大趋势。 对于国内数字藏品的乱象,从国家层面要加强监管,完善立法,NFT技术是一种工具,要利用工具的特点,可以将NFT技术用于知识产权保护结合,进行合理的利用。但仅仅依靠国家监管是不足的,投资人自身也要对数字藏品价格炒作保持警惕,拒绝当“韭菜”被人收割,也必须看到,任何东西都不可凭炒作而长期繁荣,还是应当回到合规、有序发展的道路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