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化遗产在岁月更迭中铭刻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民族记忆、精神基因。深入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挖掘并合理利用非遗资源,才能让非遗文化绽放迷人光彩。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8周年,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与 ...
中国的文化遗产在岁月更迭中铭刻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民族记忆、精神基因。深入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挖掘并合理利用非遗资源,才能让非遗文化绽放迷人光彩。 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8周年,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利用好大运河文化,让非遗鲜活流传。人民创意与华韵传媒旗下“中国音网”共同策划主题为《戏‘运’悠长》京杭大运河戏曲名家名段典藏数字藏品将于当天全网首发,这是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与同是非遗文化的中国传统戏曲第一次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保存与传承。 戏“运”悠长 “双遗产”的世遗之美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跨度最大、里程最长、使用时间最久的人工运河,堪称“活着的文化遗产走廊”。它通达千里,运化古今,不仅是古时粮食、盐铁等物资运输的交通水道,也是丰富多彩的城镇带、文化带,更是传承中华文明和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 在中国戏曲、曲艺的变革与传播上,大运河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运河流经的每一个省份、重镇,都有其代表性的戏曲与曲艺品种,通过在运河之上的流通,这些艺术形式得以传播、借鉴,并获得更加广阔地发展。戏曲沿运河跨地域传播的过程,是优秀文化唤起世人共同的价值追求的例证。流淌的大运河,是一段悠长的历史,也是一座巍峨的文化丰碑。 |